当前位置:首页 > 产品中心

【48812】屏风竟然有这么多品种

来源:ob体育最新手机app下载地址登录    发布时间:2024-07-28 04:26:10

  唐太宗李世民刚上位的时分,深入吸取了隋炀帝亡国的经验,活跃听取群臣定见,励精图治,为“贞观之治”打下了杰出的根底。但跟着政权的稳固,李世民逐步陷入了奢侈日子的引诱之中。

  这时分,幸而魏征人世清醒,在贞观十三年写下了一份撒播千古的奏章《十渐不克终疏》。在这个奏章里,魏征列举了太宗执政以来的十个改变,警醒他要高枕无忧,坚持厉行节约的方针。唐太宗看了之后,一是感动,二是惭愧,所以就把这份奏章的内容写在了自己室内的屏风上,“朝夕仰视”,以此来提示和劝诫自己,这便是历史上闻名的“戒奢屏”。

  依据史料记载,大约在先秦或西周时期,一品种似屏风的家具就已然浮现在帝王的朝堂之中。(《逸周书》中记载:“皇帝之位负斧扆(yǐ)南面。”)只不过那时分还不叫屏风,而是叫“斧扆yǐ”,或者是“斧钺”,对,你没听错,便是“斧钺钩叉”的“斧钺”。

  提到这儿大多数人应该就懂了,这个“钺”,是用来显示皇权威严的东西,怎样个用法呢?三部曲:先装好一个木框,接着,在木框上裱上绛色的布帛,然后再画上标志皇权威严的钺。

  跟着朝代的改变,皇帝龙椅后边的屏风也不断改换把戏,不过有一点却一直没变,那便是两个字:豪华,毕竟是皇上用来耍威风的东西,不只要网罗全国的能工巧匠来制造,并且真的要消耗举国之力。对此,西汉散文家桓宽在《盐铁论》里大加批评,说“做一个漆器的杯子要用数百个人力,做一件屏风要花数万的人力,简直是病国殃民。”(“一杯椿用百人之力,一屏风就万人之功,其损害亦多矣”。)

  不过,通过绵长时刻的开展和演化,本来皇权专属的“斧钺”屏风逐步进入了民间。到了汉代,有钱有势的人家都开端摆放屏风,成为其时的一种时髦。

  这时分的屏风,大多用的是木板,上漆,再做上彩绘。纸张创造今后,就开端用纸糊,上面再画上仙人异兽之类的图画。

  后来,屏风继续改变,每个年代的结构、体裁、资料和工艺都有年代的特征,下面咱们就从结构方面来讲讲座屏、折屏、挂屏和桌屏四类。

  所谓座屏,一般摆在室内最主要的方位,下面是底座,依据屏风和底座衔接的方法,又能够分红可拆开和不行拆开两种,不行拆开的叫“连座式座屏”,可拆开的叫“插屏式座屏”。

  折屏又名曲屏,也有当地把它叫围屏。便是一种能折叠的屏风,跟座屏不一样的是,折屏的数量大多数是偶数,四、六、八都有。现在发现的传世什物珍品中最多的有十二屏,比方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《人物十二屏风》。

  挂屏呈现在明朝晚期,根本都是成双方式呈现,多数是二、四、六挂。跟其他屏风品种不同的是,挂屏没啥功能性,朴实便是一件装修家具。

  最终一类是桌屏,古人研墨,写字作画,为防止研好的墨被风吹干,就会在桌上放一块小屏,这便是桌屏,也叫研屏。后来,翰墨用得渐渐的变少,桌屏起先的功能性也逐步失去了含义,而变成了观赏性的艺术品。

  总的来说,屏风在宋代曾经根本以有用为主,装修为辅。而到了明清两代,不只是有用家具,更是室内必不行少的装修品。文并供图/杨学涛(文史学者)

首页首页
案例案例
19903172283电话
菜单菜单
 
首页 产品中心 新闻中心 案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